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下)(1/2)

刘玺拿起最上边一本装订‘精’美的缎面书籍,只觉得心跳停止了似的,呆呆望着书面上《论语》二字,手也微微发抖起来,等他发觉周围一片寂静时,同样捧着本《道德经》的郑玄已是双目含泪。

邴原高瘦的身材因‘激’动而颤抖,国渊和管宁等人也好不了多少,跟在刘玺身边的苍慈已经捧着书哽咽起来。

刘存和刘晔相视一眼便默不做声,之前两人想象过这些大儒们初见书籍时的各种反应,没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激’动。

刘存没有用笔刀在竹简上刻过字,也没有因为借本书风餐‘露’宿走上几百里,所以他一时无法理解各人的感受,刘晔却从郑玄和邴原喜极而泣的泪‘花’中,逐渐体会到他们此刻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蓄谋已久的刘存充分意识到,纸张的出现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和地主阶级对文化的长期垄断,使得书籍和教育的成本迅速下降,无数的寒‘门’子弟和农家弟子自此有了读书认字的基础条件,大量的经史典籍和百家学说将会迅速冲破统治阶级的千年封锁,进而打破两千年来封建统治的厚重藩篱,对沿袭千年的封建统治,乃至政治格局,都会产生革命‘性’的颠覆,一个崭新的时代将会迅速到来!

良久,静静翻阅一遍《论语》的邴原转向刘存,用略带沙哑的声音温和地询问:“子鉴,此书可是你做出来的?”

刘存解释道:“学生只出个主意,纸张、木刻雕版、印油和印刷装订等等,都是犬子刘振和珠山三十余名匠师、夫子做出来的,由于纸张要到明年‘春’才能大规模生产,所以只能赶在君上和诸位先生到来之前,匆匆赶印三千册《论语》和三千册《道德经》。”

“其实,在建造琅琊书院之前,学生就有此想法,并通过糜竺先生和商会长期购买各种典籍,寻觅百家学说,总算收集了三万五千余册,但学生学识浅薄,没有能力对典籍展开查证、探究、勘误和释义,这也是学生建造琅琊书院的重要原因,毕竟我民族千年瑰宝需要传承下去。”

郑玄终于明白刘存的良苦用心,之前他也怀疑刘存斥巨资兴建琅琊书院的目的不纯,后来接到好友刘玺的信,对“书院建成、子鉴只供学术资金、不管书院事务”的说法半信半疑,但是昨晚宴会上听了刘存发自肺腑的话,如今再看到眼前的‘精’美书籍,郑玄终于相信了。

双眼‘潮’红的管宁上前拉过刘存,举起手里的《论语》问道:“子鉴,这册书要是刊行天下,购买者需要付出多少钱?”

刘存想了想:“初次印书投入巨大,实难计算,这么说吧,抛开之前所有研究和试制耗费,只算印刷这批书籍的本钱,平均下来每册书需要两百五十钱,不便宜,等明年开‘春’纸张大量造出来,工匠也熟练了,一百页的书籍价格能降到一百钱左右,不过售价恐怕要加上三成,毕竟商家需要运费和利润,否则没人愿意印书卖书。”

大儒们听完‘激’动不已,做梦都想不到书籍能卖得如此便宜,哪怕普通农‘妇’家庭节省两三个月也能买得起《论语》,更重要的是,用纸印刷的书籍具有高度集成、携带轻便、易于传播的优势,古语所言“学富五车”,要是把车上的竹简木牍换成书籍,恐怕只需一辆马车的小小角落就够了。

国渊突然高声叹道:“总算明白了,刘子鉴和刘子扬这两个家伙不是好人啊!定是早早就殚心竭力地密谋,‘弄’出这座宏大无匹的琅琊书院,再祭出一桩桩奇技‘淫’巧,把咱们的魂都勾住了啊!”

众人一阵哄笑,刘玺笑完说道:“寡人也是三天两头被子鉴的奇技‘淫’巧‘弄’得神魂颠倒,仅是他赠送的区区一瓶琅琊‘玉’液喝下去,天下间任何一种酒都没味道了。”

笑声再次响起,郑玄半是玩笑半认真的说道:“算了,如果子鉴和子扬真要谋算,老朽上当就上当吧,谁让老朽平生志愿是传道授业啊?只是听说刘子扬借监造书院之机损公‘肥’‘私’,悄悄为自己在山脚的碧湖之畔卧虎石下,建起一座静雅‘精’舍,不知老朽真要来的话,是否也有这样一座小院?”

刘存和众人乐得不行,刘晔连忙团团作揖:“老师开玩笑了,若是有雅兴,等庆典过后同游碧湖之畔吧,学生奉兄长之命,沿着碧湖建造了十二座独‘门’独院的‘精’雅院子,每一座都比学生家里那座宽敞,而且全都是用麦‘色’陶瓷方砖铺设的地板,都在虚位以待啊!”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负责主持庆典的程秉和许慈等人匆匆进来催促,郑玄和邴原高声吩咐把书籍盖好,等典礼结束分发给前来观礼的各地学友,然后簇拥国君刘玺一同出场。

庆典仪式隆重而又简朴,热烈而不喧闹,国君和郑玄、邴原分别发表贺词,盛赞两任琅琊令刘存、刘晔心怀天下读书人的慷慨义举,将中平二年九月重阳的琅琊书院庆典,称之为天下读书人的盛会。

郑玄和邴原对琅琊书院和刘存的推崇之重,评价之高,不但大出刘存的意外,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士学子暗暗吃惊,刘存刘子鉴的名字,自此为天下人所熟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窃国贼】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下)〗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5/53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