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躁动(1/4)
进入中平元年六月,席卷黄河两岸的黄巾起义在大汉官兵的接踵打击下连连失利,青、冀、兖、豫等州战火涂炭横尸遍野,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耕地荒芜一片,已经连续两年的干旱更是雪上加霜,大汉王朝出现了大面积饥荒和瘟疫。
这些消息都是刚成立两个月的王家寨商队不断带回来的,已经搬进寨子外河畔新居并与蔺家小娘共同生活的刘存很在意这些消息。
早在一个月前,心忧战争的刘存就让商队把卖出陶器赚回的一百二十金,尽数换回各种菽麦豆类,储存在夏河城东北屋里黄道山下的新购置大庄园中,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五个大陶窑建好之后,刘存的日子逐渐清闲,天没亮起来练一个时辰的拳,用过早饭便走过小桥,进入制陶工场指导村里的二十名男女陶工,中午回来就能吃上蔺家小娘做出的可口饭菜,下午指导刘振和王杞的两个儿子学习和画素描,晚上点燃几盏亲手烧制出来的黑陶油灯,在蔺家小娘的教授下学习论语、诗经并苦练书法,兴致来了随手搂住越来越白皙软润的蔺家小娘行闺房之乐。
蔺家小娘恢复了自己的姓氏,这名出自莱芜破产寒门的温婉女子大名叫孙婉,如今所有乡亲都亲切地称其为婉娘。
半月前,越来越聪明好学的刘振在村老们的主持下,将刘存认作自己的父亲,如今他和四岁的妹妹刘馨一样,把虚岁二十五的刘存称为父亲,把十九岁的孙婉叫做娘亲,来自三个不同地方的四个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组成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刘存逐渐熟悉了自己所在的环境,不过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把建造盐田晒盐的计划拿出来,也没有对任何人提起,村子南面瀑布周围方圆三平方公里的荒地荒山,也因为缺少人力没有开垦。
倒是畅销琅琊国和整个徐州的“珠山黑陶”彻底打响了名声,造型精美雕刻各种花纹的陶碗陶罐不但不漏水,而且色如玉声如磬,使得文人雅士和富贵人家趋之若鹜,王家寨前的小河上游大小五个陶窑以轮番烧制的方式,每月向外界销售千件精美的陶碗、陶壶、陶缸和陶罐,引发整个琅琊国和徐州各地的巨大轰动,商队人数也由最初的六人增至二十人,巨量的财富和各种物资迅速流入依山面海的小小王家寨。
如今的王家寨耕牛和驮马增加很快,肥沃的田地在刘存改良的农具开垦下增加五倍,每户人家都开始贮备新式红砖准备重建房子,所有光棍都买回了漂亮而又能干的妻子和小妾,吕平、吕安两兄弟每人也各有两名年轻的婆娘,三个月内全寨人口暴增两倍,男女老少加起来达到一百五十九人,看样子还有继续增长的迹象。
六月十五傍晚,刘存购买的五十名青壮家奴随商队回到寨子,吕家兄弟把家奴们安顿完毕,拿着夏河城县衙盖印的一大沓契约呈到刘存面前。
刘存很没有规矩地盘腿坐在原木制作的矮榻上,示意恭恭敬敬的吕家兄弟也坐下,略微看一眼契约便低声询问:“买这些家奴,外面有何议论?”
吕平连忙回答:“小的以夏河城北新购庄子名义分五次购买,没有听到什么闲言碎语。另外,小的将一套雕花细陶酒具送给县令大人之后,获得了开办铁器作坊的准许文书,从徐州招揽的五名老匠师和三十二名匠人已带着家眷住进庄子,和之前买回来的十二名泥瓦匠一起开始砌炉子,估计再有一个月能试火,只是……”
“说吧,有什么不能说的?”刘存和气地笑道。
吕平歉意地说道:“尽管请来四名医匠,可两个月来收留的六十五名半大孩子还是病死了四个,而且夏河城的教书先生都自恃身份,不愿到咱们庄子教授孩子们,所以,还请主上给个主意。”
刘存考虑片刻:“暂时留在庄子里养着吧,养好身体再说,等南面那片荒地开垦出来建好房子,再把孩子们连同最好的几个铁匠一同接过来。对了,今天来的少年中,有没有练武的苗子?”
“有三个,是县尉董大人帮忙,花三万钱从开阳治所大狱里赎出来的流浪儿,年纪最大十六岁,最小十四岁,来历都清白,商队秦师傅试过了,说是难得的好苗子,若有名师好好调·教几年,放出去估计能闯出些名堂。”
吕平脸上露出笑容,之前他不明白刘存为何对购买家奴有诸多苛刻要求,自从他遵照刘存的吩咐,从下邳城请来了老拳师秦直和他的十几个徒弟之后,商队在来来往往的行商中受益匪浅,也就慢慢明白了刘存的高瞻远瞩。
刘存对吕平的表现很满意,转向吕安和气问道:“开荒的工具都备好了吗?”
“备好了。”
吕安犹豫一下,最后还是说道:“主上,村老和寨子里的人似乎不愿意咱们搬到西面的瀑布下安居置业,主上是否和他们说一说,省得彼此心里留下什么不痛快。”
刘存微微点头:“没事,搬过去之后也就多走几里路,没什么想不开的,老王叔几个和王大哥那里我会去说,其他人不用理睬。另外,明天先别急去开荒,让刚到的伙计们好吃好喝休息两天,三天后再干,按照我说的办,烧荒之后,先把山脚和平地上的树木砍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窃国贼】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章 躁动〗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5/5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