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5/5)

有盗贼骚扰。监狱里经常空着,遍地是牛羊,外出都不用关门。

连年丰收,一斗米(合40斤)才三四个铜钱。旅行的人从长安走到岭南,从上东走到海边去都不用带粮食,可以在路边买到。……这种情况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

总之,李世民用了年时间几乎建立了一个千百年来大家梦寐以求的“开放社会”“和谐社会”“理想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内外安宁、秩序井然、民族和睦、万国来朝,各项事业均兴旺发达。李世民究竟是如何把这个庞大帝国治理如此井井有条、欣欣向荣呢?让我们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在一次翠微宫(唐朝皇家著名四大行宫之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的君臣座谈中,李世民在对大家总结他的成功秘诀时谈道,他之所以做了很多古代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主要原因有5条:

古代很多帝王都妒忌别人的才干,而他发现别人的长处比发现自己的长处还高兴。

每个人的行为和能力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他总是注意欣赏别人的长处。

领导者往往对所谓“贤才”视如珍宝,对于所谓“劣才”弃之如敝屣。而他会敬重“贤才”、怜惜“劣才”,使优劣之人都能得到合适于自己的位置。为了制衡过于正直的“清流”官员,李世民也会任用一些有能力但品行不是很端正的官员。说白dian儿,皇帝需要“坏人”来平衡朝局。

很多帝王都很厌恶直言进谏的人,甚至会动杀机。而他的任期内政治的官员如鱼得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被解聘或杀害。

古代帝王都是大汉族主义,轻视少数民族,只有他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

这些话说的并不谦虚,要是换成李世民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我们听起来都一定认为他很狂妄。但出自李世民之口,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而且都是肺腑之言。让后来的帝王们听了后,只会感到有道理,但是学又学不会。

李世民对自己和事业都极其了解,这就是识人之才、用人之道和治国之道。在他手中种种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人际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妥当,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为大唐涂下的浓墨重彩,是长达15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精华时期和黄金时期。而承载它的最重要的舞台,就是——长安。(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7/735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