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闲聊与修炼(1/2)

牛小顿和陈馨钥被宋婉慧叫下去吃饭,

饭后,他们又回到科技馆的穹顶上,准备继续修炼。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变黑,

在繁华都市的灯光映衬下,星空并不璀璨,只有一些星等较高的亮星才可以被看到。

与其消极的说城市的灯光让星空暗淡,倒不如反过来说,人类创造了比星空更华美的灯光。

人类,甚至任何生物,从出现那一刻起,就在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做自然界中没有的事;

当然,也可以说这其实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比如牙菌斑是厌氧菌能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的,而人类也可以生产浓硫酸,

不能说前者就是自然的,后者就不是。

甚至人类也跟口腔菌一样,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创造的这些酸性物质,

只不过不是通过肉体内部化学反应分泌,而是用肉体创造机械,创造化工产业,再由这些机械来“分泌”,

更典型的还有橡胶树靠体内的化学反应来生产橡胶,人类在工厂中通过相同的反应,可以生产出相同的橡胶,

还可以通过改善工艺,用比橡胶树体内反应效率还高的其他反应来生成橡胶,

这其实就是一种进化,与橡胶树一样的进化,只不过一个在体内,一个在体外。

都是生命,都通过某种方法生产橡胶,你不能说前者是自然,后者就不是。

人跟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而来,所以其他生物产生的物质跟人产生的物质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从这种意义上讲,哪怕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其实也是自然界中产生的……

以上就是牛小顿和陈馨钥这两个无聊的家伙,在穹顶之上有感而发讨论的问题,

聊了一会儿,他们看着远处,那些非自然而又自然的都市灯火,继续开始修炼。

两人并没有体会过别人的修炼,把修炼既是进步当成了常态……

不知从什么时候,“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成为一个梗,

说的是学习生活或工作生活中,那些努力——变优秀——继续努力——变得更优秀的人。

其实,人们并没有看清本质,它的深层次科学型在于:

学习或工作的“正反馈”,以及“正循环系统”。

就比如说苦逼的高中生吧,

假如现在有种机制,让某个学生只要从早7点到完12点,努力的学上一天,最后高考就能增长1分,

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他只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还是寒暑假尽情玩两个月的情况下,只要学满300天,最后高考成绩就能增长300分!

哪怕他原来只是个400多分水平的学渣,最后也是700多分的学神,最好的大学随便选。

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在这种机制下,都会选择努力学习。

然而现实却是,大部分学生哪怕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

除了课间和吃饭从不休息、不溜号、不玩游戏,累得要死,

也无法换来哪怕平均每天0.1分的进步。

当然,在达到上限之前,努力是可以有进步,甚至是大幅进步的,但它是个极限问题,

即便每天都在进步,但无限趋近于某个瓶颈值,稍不留神,还会下滑。

相当于奥运会的田径百米,虽然记录可以不断被打破,不断有进步,但永远在9秒内,永远不可能达到像猎豹一样的百米6秒,

除非某一天人类超越了自身的限制,比如通过基因改造,让自己变得像猎豹或者袋鼠这种另一个极限层次的生物,

类比于学生,相当于普通学生进化为学霸学神等另一种生物。

不光学习生活,还有工作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能从努力中得到正反馈,升职加薪,他就会继续努力,期待得到更多正反馈,

这跟小孩子因为表现好得到糖块奖励,或者马戏团接受训练的动物们作对动作而得到食物奖励,并没有本质区别。

能得不断通过努力得到正反馈的人,就成为了大部分平凡人眼中那些少数优秀的人,他们已经进入“努力——变优秀——继续努力——变得更优秀”的正循环之中。

而除了少数幸运儿以外,大部分人的学习和工作并没有正反馈,于是就成了平凡的人,

甚至还可能是负反馈,于是就陷入了“努力没有好结果——所以更不努力——结果更不优秀”的负循环之中。

所以,前面说的那个努力学上一天,考试成绩就能涨1分的幸运儿,

他虽然也是靠着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换回来的进步,但其实他算是得到了一个努力就有回报的金手指!

是的!

努力就可以进步,并迈向成功,这其实不是常态,而是拥有金手指的人生!

所以,排除那些不努力也成功的极小概率事件,对于大部分需要努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牛小顿的棺材板】最新更新章节〖第109章 闲聊与修炼〗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93/9336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