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2/4)
的。
像是军犬、警犬基地训犬,就是做对了给食物这种正向激励,没做对就不给,
但不会打骂警犬,通过恐惧来训练它的习惯。
因为被恐惧支配做或不做的狗,将来会无法适应各种需要勇气硬刚的任务,那就没法胜任警犬、军犬的工作。
可见,成功是个多么复杂的综合因素,并不是一个变量能决定的。
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努力这个因素,经常被不科学的量化,其他变量就不再一一赘述。
说到努力,首先让我想起自己的真实经历。
我的高中同桌,当时,她每周一上学时,路过邮局,会取来7、8本自己花钱定的杂志,
还记得好像有九州、科幻世界等等。
然后上课就拄着一只手臂,偷偷在下面看,一看一整天,我们两个当时,可是坐第一排啊!
老师能看到,但是她学习好,就不管她……
成绩好到什么程度呢?一次填成绩单的时候,她捅捅我,让我看她成绩单上某一项,全是第一……
不是班级第一,是学年第一……
而她,就是我努力的标杆……
因为人们定义努力,不是努力本身,而是结果……
我记得很清楚,一次,她从第一节课开始在下面看杂志,看了整整一天,直到晚课开始,
当时,我在做一套数学卷子,卡在四道填空中最后那个最难的题上,
她看完杂志,开始做起桌子上已经积累的厚厚一层卷子。
当我做到后两道大题再次被卡主时,往旁边看了她一眼,她已经做到第二套数学卷子的倒数大题!
我当时心态就崩了……
直接把笔摔在桌上,我无法再待在教室里,但还怕班主任老师进来发现我不在,还唯唯诺诺地跟同桌说了句:
“老师来,问我为何不在,你就说我想吐,跑去厕所了!”
我同桌人很好的,经常给我讲题,名字是一种鸟儿。
她说:
“哦了!”(的意思)
然后我就跑出教学楼,去到漆黑的操场上跑圈,
直到累得无锡到生疼,气管里面全是粘液,像抽烟者的粘痰一样,呼噜噜之响才停下,看着当时教学楼中的日光灯管发愣,
然后淡然还是回去继续努力做卷子……
可见本人不是反对努力,因为努力是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它能增加我们成功的概率,所以当然要努力,
可是,人们总是用结果来定义努力,而不是努力本身……
也就是,努力的标杆有问题。
有人让我像同桌一样努力,
因为这些人把先天加上后天塑造出来的智商情商等天赋、能力,也全都杂糅到努力之中去,
只因为结果是她写的比我快、多、成绩好,所以定义为她比我努力,
并进一步没有逻辑链条地得出我不如她努力这个结论,这就很让人痛苦了……
另一个例子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种种,而是知乎上一个高赞答案,
一个京城土著,直言自家有5套房,明明不用努力,但还是没靠家里,自己努力学习,考上京城一流大学,
然后继续靠着自己的努力,没找关系,自己投简历、找机会,进入世界500强实习,
毕业后得到月薪极高的工作,
后面这位仁兄好像又辞职创业、财务自由了,这一段没记住,为了严谨,强调一下。
这人的高赞答案主要是劝那些抱怨自家条件不好的人,有那功夫,闭上嘴,多努力努力,少在这儿做无用功。
举这个例子,依然不要先投入感性,因为人家说自家是有5套房的京城土著之类,就因为仇富等感性因素来否定人家的努力,
因为人家确实很努力啊!
再说,人家家里在京城有5套房,也是前几代干得好,所以重点不在这些感性层面。
重点是,这又是一种用结果,把多个变量集合到努力这一个变量中去的典型代表,
相当于本来a+b+c+d+……=成功,他硬生生给替换成了a努力这一个变量,
这个努力的a变量此时已经是个数学集合,集合了后面的b、c、d、等要素。
为了好理解,只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a努力,把其余的换掉,看看还能不能得到成功就知道了,
比如他没有出生在那个“条件非常好,但他根本没借力,全靠自己努力”的家庭,也不用非要恶意地选在让人家出生在某山沟的穷乡僻壤,
因为这条件也是少数,不是有代表性的多数。
就选在一个普通城市的普通工薪家庭,最广大普通人之一,平均水平就好,看一看他的人生路径是否同样,
这马上就能知道,到底是不是仅有a这一个变量能决定的。
要知道,很多同样努力的人,连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牛小顿的棺材板】最新更新章节〖上架感言〗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93/9336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