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牵线
很快,连新疆阿勒泰的陈湘娥,甘肃兰州的黎娇,广东汕头的陆媛姑等省外同学的头像都出现在群里了。天南海北的同学们集结于“舜明河畔”,畅所欲言,让群里热闹非凡。千言万语之中,主旨很快鲜明起来——尽快成立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筹委会,制定方案,确定时间与地点。
特别感谢彭中书、黄力班等同学的辛勤劳作,方案很快就敲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学们的心早已飞向湘南县城,殷切盼着定于2018年4月7日在此举行的毕业50周年大聚!时隔多年,我决定再回湘南县的下放地看一看,妹妹一家也欣然同往。
湘江源距离我曾经插队的南岭乡乔洞村只有十几公里,我原以为汽车转几个弯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其实不然。乔洞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村庄变成了城镇,路也认不得了。妹夫出主意:“依靠汽车导航,先到南岭乡政府所在地,你原来住的地方不是离政府只有100来米吗?”于是我们决定,先到乡政府再说。
十几分钟后,汽车就来到了南岭乡政府。临近中午,该吃中饭了,我们一行进入一家小饭馆就餐。
其间,我问厨师:“可知道乔洞村的祠堂?”
厨师边炒菜边说:“晓得,当年的祠堂住过朱顺举、朱顺玲、黎湘江三个知青。”
听见自己的名字从他口中说出来,我非常惊喜,快步上前说道:“我就是黎湘江啊,你认得出我吗?”
厨师放下锅铲,抬头使劲看了我几眼,摇了摇头说:“认不出了。”
离开饭馆,我们顺着厨师手指的方向,驱车寻找祠堂。当年的祠堂离公路很近,但我们的车开来开去,就是看不见祠堂的踪影,它被公路两旁密密麻麻的楼房挡住了。我们不知道从哪条路进去,只好停车问路。
我去咨询当地一位50多岁的男店主,他问我:“你找祠堂干什么?”
“我当年住在那里,生活了将近五年哪!”
一听这话,店主立刻瞪大了眼睛,说道:“你是黎湘**?”
“难道你认得我?”
“我六七岁的时候,经常到你们住的祠堂去玩。”店主回答。
“你当时太小了,我认不出来了,当年的道远、忠远和我年龄差不多。”我说出了两个当地熟人的名字。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湘南二中都是培养莘莘学子的湘南县最高学府。
我在湘南二中高一四班读书时,几座平房就是全校的教室以及学生宿舍,唯一的一栋校领导办公楼是木质结构的,年代久远,上楼的时候,楼板经常被踩得嘎吱作响。办公楼前有两株茂盛的夹竹桃树,春暖花开时,漂亮的花朵是粉红色的,散发出奶香味,我们不知道这花具有毒性,只是觉得美化了校园。学校围墙用鹅卵石、水泥、沙子调和砌成,被称为“混凝墙”,我曾经参加过维修。
如今,我们重返母校,迫切地想要走向她。从塔锋庙的西门出来,穿过一条热闹的马路,就可以看见湘南二中的大门了。两者距离竟然这么接近!要知道,当年的学校与塔锋庙可是隔着一大片农田呢,只能遥遥相望。这意味着,母校规模扩大了,校园更宽广了。
我和陈兰兰一起走进校门,面对高大威严的孔子塑像,赶紧合影留念。我俩继续朝校园里走去,看见新栽的树木已经初长成,盛开的月月红散发着香气,美丽的杜鹃花四处绽放,开着白色花朵的橙树正吸引着飞舞的蜜蜂……好一派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景象。母校变成了花园,比我们读书时的环境好多啦。
我和陈兰兰边走边聊,经过宽广的大操场,那绿色的栅栏,红色的跑道,分外醒目;路过拔地而起的科技楼、艺术楼、家属楼,墙上的黄色瓷砖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原来的平房、办公楼无影无踪,“混凝墙”不复存在,当年的校门也已变成了学校的后门……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迁,让我们感叹不已。
母校变漂亮了,教育环境令人羡慕了,让我们这些50年前的毕业生倍感欣慰。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江太太你别作妖了】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零二章 牵线〗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96/9654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