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北守南攻(1/3)

陶振宇造成的战果谁最有资格评价?自然是被打的德国人了!当陶振宇带着剩下的部队撤退后,克鲁格还在为后方乱成一锅粥的部队进行梳理。固然对方并没有冲到自己的物质基地、飞机场或者指挥部等要命的措施,但是在几天内接连爆发的三次战斗依然让德国陆军留了相当多的血!

“算上第一天的偷袭,我们彻底丧失了2个营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再加上这几天的持续追击和破损的车辆的车辆,我们目前能动用的坦克不超过150辆!我们一共就只有2个装甲师,所有坦克加在一起不超过600辆,而现在算上开战后的丧失,我们的保有量只剩下300辆左右,从装甲气力上看,我们在未来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能力持续进攻了。假如制空权再出问题的话,我们可能就要面对对方的进攻了!”

“对方派出的重装甲单位并未几,但是他们却有很多的轮式坦克歼击车,它们的防御足够正面抵抗小口径机关炮的攻击,而火力足够摧毁大部分装甲单位,这种车辆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而且对后勤的依附很小。而华夏就是依附这样的轻型车辆补充了重型反装甲火力的不足。而且他们的坦克上都装有先进的夜视设备,这让华夏在夜间盘踞相当大的上风。”顾问从己方丧失和对方的技〗√〗√〗√〗√,☆.▲.ne▼t术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讲解。

“很好,让一线部队做好筹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回击。另外,我盼看和空军方面联络一下。我想知道他们的见解!”克鲁格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己方兵力和对方的技巧上风,而是想知道。华夏为了这次攻击是否动用了总准备队!这是一个非常要害的问题,假如动用了,那么就意味着华夏不会再有别的后招,等到自己实力恢复后还可以接着打,毕竟大部分受损坦克都可以拉回往修修接着用。华夏固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战绩,但是他们的丧失也不小,根据前线的统计,他们丧失了至少50辆坦克以及近80辆左右的各种半履带和轮式战车。这些兵力怎么也有一个机械师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气力了吧,固然坦克数目确定不到。但是轮式车辆和半履带车的数目尽对超了三分之一了!

这个兵力非常的奥妙,假如说华夏正面3个师凑一凑的话,也是能攒出这点家当的,调用准备队的话也是可以挤出这支部队的。但是导致的成果却截然不同,假如是一线部队凑出来的话,那就意味着华夏还有成建制的装甲单位可以应用。自己即使突破了对方的防线也尽对讨不到好,而假如是后者的话,自己似乎依然占不到什么便宜,但是对于南线却是一个机会!克鲁格还是很有大局观的。也许自己不是最后能成功登顶的人,但是只要能让德军获胜,他也不会计较太多。

短暂的阴雨很快就会过往。德国空军迅速恢复了活力,或者说就在陶振宇撤退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华夏负责掩护的机群交上了手。而几个回合下来,德国人也感到到对方实力恢复的也很快,至少在局部战场上华夏的战斗机数目已经不比德国人少多少了!“我们必定要搞清对方的准备队是否还在原地!”根据陆军的恳求。德国人远程侦察机部队曾经穿越防线来寻找华夏的准备队,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对方防空部队的地位变更。比如说道路上涌现的大批车辆碾压后产生的痕迹,再比如说照片中涌现的部分疑似坦克的车辆等等。这一切似乎都在证实华夏动用了他们可贵的准备队。

北线产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布劳希契不可能不知道!相反,他竭尽全力搜集关于这场战斗的情报以及华夏后方的动向。而经过汇总和收拾后的情报让他颇为乐观。“华夏终于提前透支了自己的气力,不过他们的主攻方向不是我们而是北面的克鲁格,这一击真凌厉啊,而且非常勇敢!”布劳希契这样评价对手,他可比克鲁格看的要开,他认为不管是华夏动用了准备队还是从前线各部队抽出了一些部队,都造成了部队气力的耗费。和德国完整丧失不一样,华夏扔在敌后的车辆算是彻底没了。上百辆各种战车呢!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假如再算上跑回往需要修理的车辆,那么这个数目就更大了!

假如说在此之前,华夏可以通过震慑来委曲保持两线的均势的话,那么现在似乎已经做不到了,他们在北线取得了上风,但是却没有更多的气力来支撑南线!大批的防御部队被固化在工事和堑壕中。南线能拥有的只有一个装甲师外加一个旅!也许这支部队放在几个月前还有机会抵挡布劳希契的进攻,但是要是放到现在的话恐怕就不行了,原因很简略,华夏不仅仅提前透支了他们的兵力,同时也透支了他们的科技上风!29型坦克歼击车的涌现确实让德国装甲部队难受了很一段时间,而现在,4号坦克歼击车的涌现同样让华夏的坦克部队难受!同理还有火箭炮的大批进役,德国人固然比华夏晚了一些,性能也差一些,但是随着这段时间的恢复,双方的技巧程度已经拉近了不少,要是还按照本来的黄历来盘算双方战力的话,那华夏可要栽跟头了!

“这是一个机会啊,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当顾问将华夏准备队已经调动的消息告诉布劳希契后,他兴奋的在指挥部中说道。对于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北守南攻〗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17/17881/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