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赢琬 王领之地(2/4)

金铜美玉,或是瑰宝奇珍,都成为了夏朝王庭的重要收入。

整个祭典会持续九日,直到正月初六才告以段落。当然此时正值冬季,并非农忙时节,整个正月都会成为百姓黎民一年当中最为愉悦的日子。

礼天的仪式结束后,子履和几个属下正在为各各氏族邦国的贡赋登记造册。他现在已经正式上任,成为了夏朝的十二部官之一的度支,负责掌管夏朝国库的收支。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他的父亲费尽心思为他争取而来的。

商国原本是东夷的偏僻小国,族人很少能够在夏朝担任什么朝臣大官。即便是现在国力日渐强盛,但是在朝中却没有一席之地,倘若一直如此,仍然是件尴尬的事情。

商伯示癸也是个颇有报负的君侯,在位期间承继了前几任商伯的遗志,励精图治,将商国治理的仅仅有条。在夏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成为了雄踞大夏东北方最为强盛的诸侯邦国之一,其势力甚至已经伸入了东海之滨。

示癸生有两位世子,子履又名汤,乃是商国的二世子。子履的有一个哥哥,名作子敖,生性勇猛,能征善战,带兵征伐了不少商国周围的蛮夷氏族,为商国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少功劳,乃是商国的尉师将军,协助商伯执掌着商国的军政大权。

夏朝规定男子十五岁即成年,成年之后便可参军入仕,子履今年已经是十七岁。

安邑城,夏朝的国库内廷库府之内。七、八个管理朝廷国库的差官正在忙着把各个氏族邦国缴纳的贡赋登记造册。

“度支大人,您可真是智慧过人,帮了我们大忙。从前用竹片或丝帛作为库府档案存档,不出两年便有不少损耗,很难补救,现在您运来的龟甲和兽骨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样一来,就不用发愁那些卷宗档案年久受潮腐败而损坏了。”一位差官高兴地冲着子履诉说着。

“这种甲骨文书乃是我们商人惯常用的材料,东北方气候寒冷不适宜那种丛生竹林的生长,因此便以辽海沼泽繁衍最为多的玄龟之甲做为制作档案的材料。那辽海沼泽乃是我族先人的祖地,只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罢了,并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发明。只是还要幸苦大家将重要的文字纂刻上去。”子履对着属下笑笑说。

这时敬惠侯夏发却不知道何时跑到这内廷库府之地。

“世子可真是勤勤恳恳,为我大夏尽忠职守啊。”夏发满脸堆笑的走进了库府,边走边笑着说道,显然是特意冲着子履而来。

几个库府的差官自然认得这位夏帝的叔父夏发,赶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给夏发施礼。

“敬惠侯大人过奖了,我们只是在尽自己的本分而已。”子履也恭敬地向夏发施礼答道。

“那里的话,早就听闻商国二世子天生灵慧,机智百变,那日朝堂之上仗义献策,更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夏发此言一出,让子履顿时脸上泛出红晕之色,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子履年纪还尚轻,如何经得起这番吹捧,虽然表面上仍然表现谦虚,但是他心中却有了几分得意,并且对眼前这个老人也有了几分好感。

子履安顿好了属下的工作,将夏发请到自己的待客厅。

夏发问道:“不知这今年的国库状况如何?”

子履就职这些日子早就将夏朝王室历年的国库收支情况了如指掌,随口便答道:“不瞒大人说,这些年王室虽然广开税源,使得税赋有所增加,但是此举却大大增加了百姓黎民劳作和经商的负担,使得这王领之地的盐业冶金等行业日渐衰微不振。加之夏帝连年征伐氏族方国,诸侯方国的贡赋逐减减少,远不及夏朝初年上千氏族方国争相朝贡的盛世。今年前来缴纳贡赋的诸侯方国更是目不及百国,而且贡赋的数量也大大减少。此消彼长,对我王室的库府而言并未真正起到什么好作用。”

“世子果然是仗义直言,直抒胸臆。可惜帝夏桀却没有世子如此的远见卓识啊!”夏发两眼直盯着子履点头说道。

两人如此攀谈了一阵,夏发才告辞离去,临走却又善意的叮嘱子履道:“世子入世未深,心无羁绊,今日之言辞未免有些激烈。咱们二人的谈话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还好你是和我这个老人讲这些话,倘若是别人恐怕难以保证不去告你一个诽谤夏帝,非议朝政之罪了。”

子履听到这些话才回忆起自己今天的言辞确实是有些不妥,对眼前这个老人更是感激中带着几分崇敬之情。

(三)

正月祭典结束后,马上就迎来了比武大会的盛况。来自这中土大陆的各色奇人异士、游侠武者、氏家贵族都汇聚在了安邑这个夏朝最繁华的大都市。对于那些氏家贵族而言这场比武是个炫耀和展现各家实力的理想舞台,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背景的游侠武者而言,这场比武大会则成为了他们谋得生计功名的一次良机。倘若被哪个氏家贵族看上了,并被招揽为门客,这些平时流浪于中土大陆的游侠武者或奇人异士就不用再四处漂泊了,或许还可建功立业,光耀门廷,当然最次的结局也可以从王室领到些赏钱,因此前来参加比武的人如潮水一般涌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夏朝列国志】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赢琬 王领之地〗地址https://wap.x69zw.org/book/262/2620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