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红灯记(2/3)

在暗地里捅咱们一刀?”说罢自顾自地炒菜往了。

春瑛走出厨房,看向四周的崔家小屋,昏黄的灯光映出窗后一大一小两个女子紧挨着坐在一起的身影。崔姑娘不知说了些什么,崔寡妇忽然哭了起来,女儿安慰母亲,母亲轻抚女儿的头,两人低语切切,依依不舍。不一会儿,崔姑娘便起身收拾东西,大概是要筹备回府了。

春瑛调头往自家屋子走往。不管这崔家母女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与她没关系了,崔姑娘要在府里打拼,而她,还要在府外为了一家人的自由生计努力呢。

开店的事没几天就有了准信,展位已经租下来了。胡公子担心家里人会知道,便没有亲身出马,而是托了他朋友李叙的一名长随,往找李氏族长的管家交涉。因李叙南下,这名长随全家都在京里,不想与家人分别,便没有跟往。他没了差事,巴不得替胡公子跑这个腿,好得几钱辛苦费,不料才办好没两天,他就被主人家派到乡下往看管庄子往了,这是后话不提。

展子位于隆福寺四周,店面不大,春瑛估计约有二十来平方米,店后有一个厨房,又有一个五六平方米大的小院,一口水井,旁边是两间小屋。这里上一手是面店,倒有很多现成的材料,灶台厨具一应齐备。南灯夫妻商量了,便决定退掉胡同里的屋子,搬到店后往住,节俭些消费。

南灯征求过胡公子的意思后,决定将小店命名为“红灯记”,春瑛知道后,囧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接着红玉又定了菜谱,种类未几,除了招牌的桂花酒酿圆子,就是阳春面、炸酱面,外加白面馒头与葱油饼。

若是街头小食摊,这几样菜色倒还罢了,开店却显得有些少。胡公子抽空途经了一回,建议多添几种菜式,不然就专做一两种拿手的,才好打响招牌。他来往促,却让南灯与红玉烦恼了许久。小两口本就不是做惯厨活的人,能做几样面食,已是难得,哪里还有主意?

春瑛知道后,特地坐在店前视察了半日,又问了很多人,终于总结出这一带人流的特点。

隆福寺本是一处香火颇盛的寺庙,四周有不少居民与商家,每逢九、十两日有庙会,卖的东西从古玩字画、绫罗绸缎到花鸟鱼虫,无所不包,小吃摊自然是少不了的,平民百姓似乎也更习惯在这种处所吃东西,而四周著名头的食肆,招待的则多是有钱的客人。在这种情况下,红灯记本就是小店,若卖的还是小吃摊上的东西,价格又不能提得太高,只怕赚不了什么钱。

于是春瑛对南灯与红玉道:“小店处所小,桌椅摆设都是便宜货,又没有雅间,那些有钱人是不会来的,只好吸引手头有些小钱的客人,小康之家的那种。他们往上香,若不想花大钱往酒楼,又想吃得干净点丰富点,就会到红灯记这样的小店来。因此我建议,多想几个菜色,要便宜实惠,又好吃,份量还要足的,做得干净点,要让他们感到在这里吃比别处强。”

她非常慷慨地贡献出自己这几个月揣摩出来的菜谱,包含豆筋炖肉、肉末烧茄子、香椿炒鸡蛋、排骨萝卜汤什么的,又说:“端午马上就要到了,若一时想不出新菜色,不妨多做点粽子卖。除了常见的豆沙、猪肉、枣子馅儿的,还可以做些红豆、绿豆、松子儿、核桃,大的做够一碗饭的份量,小的就一口一个,让人吃一串儿往。对了,若有莲子、火腿和咸蛋黄,也可以用上。”她一击掌:“说起红豆绿豆,倒提示我了,喝绿豆汤现在不是正合适吗?早起先做好一大锅,慢慢地卖,后院有井,湃进井水里还能凉快些呢!”

南灯听得头都晕了,倒是红玉仔细肠逐一记下,又另外添了猪肉馄饨与白菜猪肉馅的饺子,笑道:“这两个我在家时倒是常做的,谢谢妹子提示了。”细细一数,已有十来种菜色,很可以见人了,她十分欣喜,又有些犯愁:“若我们做不来怎么办?”

春瑛摆摆手:“都是很简略的菜,就是材料麻烦点,你们先从轻易的做起,练个两三回,也就行了。只要记得做菜时尽量做干净些,碗筷都用开水烫过,洗碗碟的水要勤换,地面要时刻保持干净,不要有积水,还有,南灯大哥做菜时要记得戴帽子,多洗手,生病的时候千万别下厨……”不知不觉地,她把自己穿越前学到的饭店经营常识都说出来了。

南灯感到有道理,非常认真的记下,但又有些怀疑:“小妹子怎么好象很熟悉似的?我记得路家从前没经营过食店呀?”

春瑛一窒,干笑几声:“我都是听别人说的,听别人说的……”见南灯固然半信半疑,却没持续追问,她才暗暗松了口吻。检查一下,她似乎对这件事太过热情了,又不是她开店,那么积极干嘛?

不过,她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期看。现在没有钱进股,但假如她能多出几个好主意,那南灯和红玉会不会因此给她一点嘉奖呢?就象舅舅那样,自己提出的几个打算为他赚了钱,他也会慷慨的给奖金。

等到她的银子多一些,她就可以投资进来,也进上一股,也许利润很薄,但长年累月积下来,也会有不少吧?

她怀着这样的憧憬,赞助南灯与红玉一点一点地练熟了十来样菜色的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春光里】最新更新章节〖二十七、红灯记〗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295/2956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