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不认君也不认族(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你说什么,黄澍被刺杀了?!” 多尔衮惊闻此事后,整个人都懵了,他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自己后面,仿佛他自己也要被刺杀似的,一时,他因此看见了一放在茶几上刚沏好的枫露茶,当即也忘了茶汤是滚烫的,直接抓在了手里,扬手摔了出去。 砰! 热汤滚溅。 多尔衮红彤彤的手指颤抖着指着继承宁完我官位的李永芳之子李率泰:“彻查!” 虽然多尔衮并不喜欢黄澍,甚至对这个人感到有些恶心,但作为一名政客,他知道自己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去表达对一个人的喜欢与憎恶。 在多尔衮看来,黄澍对他对大清接下来南下伐明很重要。 因为黄澍是南方士族出身,如今被他多尔衮捧为了南方士族代表。 所以,多尔衮才让黄澍写了檄文,才当着所有文武官员的面夸了黄澍,还让其直接升任顺天府尹。 而如今刚要作为被大清重用的南方士族代表。 刚写了大清伐明檄文的京城府尹。 原明廷湖广巡按御史、鼓动左良玉清君侧的黄澍! 就这么在天子脚下被刺杀了。 这无疑打的是他大清的脸,打的是他多尔衮的脸。 “喳!” 李率泰回应了一声。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李率泰接着又对多尔衮继续禀报道:“顺天府报告,一得知此事,他们就立刻派兵把事发地附近都圈了起来,在场的汉人,没有一个放走,但以奴才看,只怕真正的刺客已经逃走,现在只能证明现在我大清京师有很多明廷细作,奴才的建议是加强戒备,驱赶在城外居住的士民,烧掉其房子,不准在城外居住,旗人也必须要回城内居住,如此才便于管束!防止明廷细作搞事!” “不可!李率泰,你这话说的倒是轻松,你可想过这永定门外有多少商铺,可以收多少的商税,如今我大清本就日子过得艰难,旗人的待遇不能降低,不然就要闹着回关外老家,汉人又不能欺负的太狠,不然就当义军,眼下还要和明廷大战,军粮筹措也不容易,不开源都算好的了,哪里能断了这好不容易出现的财源!” 管钱的刚林这时候忙反对了起来。 李率泰不由得解释道:“大人,这已经是奴才能想到的最省钱的办法了,您真要舍不得那点商税,那就在外面再建一座城墙?” 多尔衮承认李率泰说得对,如果所有人都在城内,这些刺客明显不能这么好混入,即便得手也不好逃走。 但是刚林直接回怼了一句:“你这就是不讲理了,本官要是有钱能在外面建座城墙,还用心疼永定门外的一点商税?” 李率泰没再说话,只看向了多尔衮。 多尔衮送给了这两人一人一个白眼。 但多尔衮知道,刚林说的也对,外面依附京城而生的汉民赶走或杀掉倒是无所谓,但大清的钱袋子不能因此少了收入。 而且,多尔衮也知道,刚林反对这件事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永定门外许多商铺也都是旗人的产业,不少就是刚林自己的。 自己这个心腹是个既会为大清敛财,也会为自己搞财源,硬生生利用一群流民和旗人于两年内把永定门外搞成了一个繁华的市镇,这些都没瞒过多尔衮的眼睛。 但也因此多尔衮开始感到有些无奈,他的大清旗人们已经开始渐渐成了他大清继续强大的阻碍。,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多尔衮有些担心自己的大清会不会因八旗而兴,也因八旗而衰。 多尔衮继续说道:“为保商税,外城外的士民可以不赶,也不必再花钱修筑城墙,眼下夺下明廷的南方半壁江山是正经,不然,我大清只有北方将难于维持社稷!先明令官员今后无旨令不得随意出城!” …… 从紫禁城宫门处走来两蓄花白色金钱鼠尾的官员。‘ 其中一人是现在建奴炙手可热的汉官洪承畴。 一人则是如今建奴地位最为尊崇的汉官范文程。 “南明不除,我大清社稷难继!时疫、天灾、人祸,让北方诸省本来没剩下多少庶民,如今旗人再一圈占了地,抢了无数庶民,而我大清为分清天下顺逆,又不得不严施剃发之令,如此一来,我大清就没多少可以种田纳赋的庶民了,大清国库难以为继,总不能让我们士族纳赋吧?” 范文程对洪承畴说了起来。 洪承畴听后点了点头:“范公所言极是,就算是前明要维系社稷也得仰赖江南之财富,若不得江南,大清之命运和不入关之命运是一样的,就如去年被冻死的饿殍一样,在下虚长范公几岁,这么多年来,也渐渐发现这年岁似乎是一年一年冷,现在要是不伐明,将来更难!甚至……下官斗胆说一下,到时候,即便不用他南明来消灭我大清,我大清也得陨灭!” 听洪承畴这么说,范文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然后,范文程又道:“洪公这次南下伐明,不仅仅是为我大清国业,也是为我士大夫所秉信之圣人教义得以保全,南方之明廷提出民族和国家,赋民以权,叱骂我等为只认君不认族的汉奸,这简直是荒谬之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明朝当皇帝】最新更新章节〖第256章 不认君也不认族〗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24/3244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