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大都督府廷议(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朱由检说完就看向其他大都督府的重臣:“继续廷议!” 枢密使刘肇基应了一声:“是!”然后就将他的双手放在沙盘边沿,绣着一品武官的袖章在荡漾的袖口处显露了出来。 站在沙盘对面左侧的杨朝庚看见了此袖章,自然是颇为羡慕的。 上次在阻击建奴第一次南下的淮安保卫战中,他和刘肇基是除老帅周遇吉外表现最突出的大明高级将领。 但负责战略布局和统筹指挥的刘肇基明显比他这个在一线战场进行战术指挥的将领要升迁快得多。 这让杨朝庚意识到在大明枪炮技术越来越厉害,革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这个时代,身为武将,个人的武勇将会不再是个人水平的最重要参考标准,而在前线的战术指挥能力或许也不是顶层武臣评价的最重要标准,这里面,最重要的标准的应该是战略布局和统筹指挥,至少是十万规模以上的大军指挥。 这次廷议是大明大都督府针对建奴第二次南下的又一次廷议。 出席这次廷议的武臣们都有着杨朝庚一样的心思。 大明新制的将帅服和官兵制服在朱由检让史可法这个礼部尚书利用对中国传统文化属性为基础进行设计后,很能区别出每个人的品级和兵种以及在军中的资历,而且也更加光鲜亮丽,甚至是闪耀,还很精神,尤其是将帅服,更加熠熠生辉。 而不是之前只依靠一些走兽来区分级别。 也不是只像八旗那样简单利用衣服的颜色来区分各类军队。 当然,这还只是表象,真正让人这些武臣想穿更耀眼制服的本质是因为近卫军里不等的品级地位有着不等的利益分红。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大明皇帝朱由检把军械制造总局和相应官营工厂的部分利润作为了近卫军的分红型的奖赏性军饷。 朱由检这样做自然是既为了让近卫军保持对战争的积极性,也是让他们成为大明发扬科技开起工业革命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朱由检可从来没把自己视为可以像明世宗朱厚熜那样能以一人之力与所有势力集团斗智斗勇而能不败的超级智者。 所以,朱由检一直所做的就是表面上强调忠君思想的重要性,实质是就是利益捆绑,让很多人发自内心的想要保护他,甚至为他去战死沙场,为他去和自己宗族反目成仇。 当然,即便是朱厚熜这种也是在利用利益捆绑住某些文官为他卖命,为他成为奸臣。 话转回来。 刘肇基在说了这句话后就自己先对朱由检禀报起来:“陛下,大都督府枢密院根据锦衣卫情报分析得知,此次建奴征伐我大明的主要兵马是汉军八旗兵和绿营兵,其中汉军八旗兵为主力精锐,但以绿营兵为主,有二十万之巨,不过,这二十万战力不容小觑,多为从我大明原投降边军如关宁兵中抽调出的老边军,作战经验丰富,甚至对关内作战经验也很丰富。 而这次南下的建奴二十万大军的主要将领除主帅曾是我大明与卢忠烈公(卢象升)同为大明关内作战最厉害的两大名将外,此次参战的祖大寿、鄂硕都是历战多年的名将,所以不容小觑。” 如今的这个世界,朱由检早已下旨加了卢象升的谥号,而历史上是要到南明时期才被加谥号。 周遇吉点了点头:“祖大寿,我知道,此人是吴三桂舅舅,吴三桂还不会打仗的时候,这祖大寿早就和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奴酋作战多次,虽然败多胜少,但能一直保住锦州,其能为是有的。”,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洪承畴得倍加注意,此人大才!刚刚刘枢密使说,他与忠烈公同为我大明当年关内作战的两大名将,而不才恰巧在闯军出任过军师,据在下所知,当时洪承畴和忠烈公能几欲平定关内之患,主要是因为忠烈公之勇和洪承畴之谋,可以说,洪承畴此人于军事上多无遗策,当年闯王还是高匪的时候,就在他手上吃了不少亏。” 李岩这时候说了起来。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也承认洪承畴虽然不够有气节,但在军事上的确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天才,历史上满清后来平定永历等南明政权就是洪承畴指挥的,这人挫败了李定国掀起的反清高潮。 所以,朱由检知道自己这边对洪承畴是绝对不能轻视的。 恨归恨。 骂归骂。 但重视还是得好好重视。 朱由检看向刘肇基,问道:“枢密院议定出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刘肇基回道:“策略初步方案已经下发至各镇级以上的主将,下面,臣简单阐述一下。” 说后,刘肇基就拿起了杆子,在沙盘上指点起来:“我们枢密院的意思是,当年松锦一战,洪承畴断送了我大明最大规模的主力,多数熟悉洪承畴指挥习惯的要么在当时战死要么在当时被俘,或已经被处置,现在我们这里没有太了解此人的,所以,我们与其猜测洪承畴该怎么做,不如还是细想想该如何防御为好。”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朱由检点了点头,有过上一次指挥数十万大军进行淮安保卫战的经验,刘肇基现在已经显得更加沉稳,开始越发的具备一个军事战略家的基本素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明朝当皇帝】最新更新章节〖第258章 大都督府廷议〗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324/3244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