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破敌之策(1/3)

第四十五章破敌之策

李隆基纵声大笑,指着王忠嗣:“早就听说你小子人小鬼大,有奇行。今日一见,果是如此。”回头对王夫人道:“此儿甚奇,必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我意要他到东宫,给他请最好的师傅教他。”

这是无上恩典,王夫人激动不已,卟嗵一声跪在地上:“谢太子,谢太子!”

“好了,起来。”李隆基把王忠嗣抱起来,在他的鼻翼上轻轻一刮,笑道:“去东宫读书,你可愿意?”

王忠嗣想都没有想,道:“听凭太子吩咐!”

李隆基打量着王忠嗣,模样非常俊俏,很是开心:“模样不错,人也机灵,本太子小时也如你这般,总要整些别人想不到的事。象我,象我,太象我了!你说,你要读哪些书?”

“都读!不过,我最爱兵书!”王忠嗣稚嫩的声音响起,颇有几分自许。

李隆基眼睛瞪得老大,笑道:“你读过兵书么?”

“读过。我读过《孙子》《吴子》《司马兵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王忠嗣不等李隆基发问,先行说出来。

这些兵书都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任何一种研究精通了,都不得了,他一个六岁小儿,居然全部读过,弥足惊人。

李隆基明显不信,脸一沉,斥道:“在本太子面前吹牛,可是要受罚的。”

王忠嗣头一昂,小脸上泛着光辉:“太子不信,你听哪一种哪一段,我背给您听。”此刻,王忠嗣不象个孩童,倒象个不服输的斗士。

李隆基兴趣大增,把王忠嗣放下来道:“那好。给我背一段《孙子》,‘故经之以五事’,开始背。”

王忠嗣脱口背起来,熟练之极,整个屋里只有他稚嫩的童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李隆基打断:“你能背,我相信。不过,光背不行,要会用。若论兵书,赵括少有其敌,却在长平失败,你不能纸上谈兵。”

王忠嗣摇头,又来一番让人想象不到的大道理:“太子,赵括虽有纸上谈兵之嫌,有长平之败,不过我却以为,若是他能在长平大战中逃出来,必将是赵国一员难得的良将。”

赵括纸上谈兵,千百年来给人笑话,却极少有人赞扬他,李隆基不由得大奇,问道:“你为何如此认为?”

这一问正是陈晚荣他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紧盯着王忠嗣,期待他给出答案。

王忠嗣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细说起赵括了:“世说赵括,必贬其身,因其纸上变兵,遭致长平之败。然则,甚少有人见到其可贵一面。李牧良将,谁发现?赵括是也!”

李牧能征善战,少有败仗,秦始皇灭赵之战,以残赵之兵硬是阻挡倾国东进的秦军,居然是赵括发现的,陈晚荣轻叹一声,没想赵括居然有识人之明的一面。

只听王忠嗣接着细数赵括的可贵之处:“太子你再想,长平之战,五十余万赵军陷入重围,没有数食。而赵括能控制住赵军,没有兵变,没有乱象,是他把赵军带入绝境的,他能做到这点,难道不能算一个奇迹么?”

王毛仲也通兵法,不由得点头道:“有理,有理,有道理!”眼睛特别明亮。

李隆基也是赞成:“是呀!赵括把赵军带入绝境,而两个月来,他还能令行禁止,赵军无怨言,这也说明赵括不是无能之辈呀。”

王忠嗣最后道:“赵括之所以轻天下之将,就在于他少小居高位,再加上才情非凡,不知苦处,养成了眼高于顶的性格,总爱轻言兵战之道。若是他一步一步的从兵士做起,一直到将军,洞悉战场之艰难,很可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赵括之过,在于雕琢未得其法。良玉,也要良工精心雕琢,此之谓也!”

天磨大才,这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能实施的又有几个呢?王忠嗣这话发人深省,李隆基轻叹一声:“好,王忠嗣,说得好。那本太子就调几个良工来好好雕琢你这块良玉。”

略一停顿,接着问道:“你说,这些兵书里面,本太子最喜欢哪一本?”

这问题只有他的亲信才能知道,就连陈晚荣都不清楚,更别说王忠嗣了。陈晚荣暗暗摇头,李隆基太会刁难人了。

然而让陈晚荣想不到的是,王忠嗣脱口而答:“必是《尉缭子》。”

话音一落,高力士很是惊疑的打量着王忠嗣。很明显,王忠嗣说对了。

李隆基惊奇的哦了一声,忙问道:“你听人说的?”

“我猜的!”王忠嗣解释起来:“所有的兵书里,只有《慰缭子》是为帝王写的,太子要做明君圣皇,非《尉缭子》不行。孙吴兵法虽好,只是写的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化工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五章 破敌之策〗地址https://wap.1234u.net/book/415/415811/256.html